第一篇:教育随笔:还给学生课间10分钟
教育随笔:还给学生课间10分钟
教育随笔:还给学生课间10分钟
有一位到中国来工作的外国朋友,要为自己的小孩找一所好的小学。他首先跑到我们推荐的一所名校去看了看,结果很失望。然后,他自己跑到了一所我们认为薄弱的小学去看了看,结果却很满意。事后问及原因,他说他在前一所学校看到的是,课间空荡荡的操场和在走廊中齐刷刷走路的学生;而在后一所学校看到的则是,课间在操场上追逐嬉戏的孩子和在走廊中蹦蹦跳跳的孩子。他说,这样的学校才叫学校,孩子需要这样的学校。
我们学校的课间是什么样子呢?
实际我们不愿拖堂,但总有那么一点点知识没讲完,所以拖一会吧。但是这时候讲的知识学生真的听进去了吗?实则不然。英国某大学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大脑集中精力最多只有25分钟。而对于小学生这样的未成年人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的难度更大,时间更短,通常只有20分钟。学生一节课坐了35分钟了,当听到下课铃声的时候,心早飞到操场上去了,他还管你讲的什么?讲了也白讲,那不如听到铃声后做一个简短的总结立刻下课。
实际我们也想拖堂,课间10分钟学生打闹的事情经常出现,课间存在学生的安全隐患。为了不让学生在教室内或走廊外打闹,我们只能课间看着学生。既然不能回办公室,还得待在教师,所以不如继续讲一会(牺牲休息时间继续给学生上课,老师们多敬业啊),或是让学生继续在教室内做作业,不允许学生出教室。其实课间10分钟,老师在教室能做的事情很多。可以观察课下课、上学生不同的表现,给自己的教学一点启发;可以和学生一起玩他们课间的小游戏,促进师生的交流;„„
不管是想拖堂还是不想拖堂,请还给学生课间10分钟活动的时间!
我们都知道,学校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心情是否愉快,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习的活力和学习的质量。在高度紧张的课堂学习中,学生会感到苦与累,所以,课下应该让学生“蹦跳”一下,走出教室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松弛一下绷紧的神经。可能,孩子“欢蹦”的时候难免会“乱跳”,也情有可原,只要适当引导,就不是问题。
除了,课间10分钟要让学生活动以外,课中也应该设置学生可以活动一下的教学活动或游戏。另外还要保证上午、下午两节课后的大课间活动,一是让学生能够沐浴阳光,二是让学生能够心情阳光,在身体上和心灵上都能健康地发展。
“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每当听到这首《童年》都会让我想起孩提时那美好的时光。跳皮筋、打口袋、踢毽子„„这些都是70后、80后再熟悉不过的课间游戏。但是在今天,这些游戏似乎已经“作古”。课间的“欢腾”被“沉寂”代替,课间的“自由”被“束缚”代替,以安全为“借口”,以“学习”为挡箭牌,无情“征用”了学生的课间10分钟,而把学生“软禁”在教室里。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会玩的孩子才会学,好孩子都是玩大的。学而无涯生有涯,为了让孩子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请把课间十分钟还给他们!
第二篇: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学生
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学生
清脆的下课铃响了。同学们像欢快的小鸟一样飞出教室。操场立刻变成了欢乐的海洋。有的三五成群的在一起玩;有的你追我赶,打打闹闹;有的踢毽子;有的跳绳;有的丢沙包;有的转呼啦圈;还有的闷闷不乐自个儿玩儿......看到这种场面时,你一定会想到,学生们多放松呢?课间十分钟,就是他们重要的交友与运动时间呀!在紧张的学习之后休息,孩子们的大脑才能得到缓解。曾经有一个孩子不经意间问了我一个问题:“老师,为什么那么多老师总是拖堂?”我想了一下,说:“这是老师负责任的表现,不可能下课铃一响,老师正好结束内容,就算掐着时间点儿也不可能那么合适。所以为了让同学们巩固好知识,老师只能拖几分钟,这很正常。”这个孩子听完后,意味深长地哦了一声,紧接着又问了一句:“那为什么有的老师拖堂,还有的老师提前上课呢?”我一时语塞,不知道再用什么理由解释,因为再用一句责任心的理由显然站不住脚,我明明知道孩子口中说的这些老师都是学校里最敬业最优秀的老师,可是从孩子的表情来看,他明显不喜欢这些“负责任”的老师。
有一个孩子在作文中写道:“**老师经常骗我们,总是在快下课的时候布置任务,说谁要是做完这些题,谁就可以提前下课玩儿,可是她布置的任务根本就没有人能在下课前完成,还有的同学因为完不成任务连上厕所的时间就没有,这样的老师真烦人,故意侵占我们的课余时间。”看着孩子写的这短短几句话,一个满腹牢骚的孩子的形象跃然纸上。可悲的是也许这个老师可能还在为自己的“做法”感到沾沾自喜,殊不知已经在孩子幼小的心里埋下了“不诚信”的种子,那么即使这个老师付出再多的辛劳,孩子也不会买账,那么势必会影响他的学习兴趣和效率,老师最初的让孩子们好好学习的愿望岂不是要落空?
在老师们眼里,占用学生一点儿课余时间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老师会对学生说,要不是为了你们好,我也不会侵占你们的这点时间,要是我不管你们的话,我还乐得清闲呢!我敢打赌,任何老师的这一番说辞都会被学生在心里批的一无是处,他们心里想了很多要对老师说的话,我曾亲耳听到一个学生说:什么为我们好,还不是为了提高我们班的平均分?孩子说的也许很片面,但是这种说法一旦在学生群体中蔓延开来的话,那对我们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确实形成了一块巨大的绊脚石,难道还不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有一首台湾校园歌曲《课间十分钟》是这样唱的:铃铃铃……听那叮铃铃的下课铃声送来十分钟,来吧来吧大家都来轻松轻松,让我们那疲劳的眼睛看一看蓝天,让紧张的大脑吹进清风。哦,你好你好十分钟,哦,欢迎欢迎十分钟,那下课铃声送来十分钟,来吧来吧大家都来轻松轻松。听那叮铃铃的下课铃声送来十分钟,来吧来吧大家都来活动活动,让我们那握笔的手指摸一摸皮球,让快乐的叫喊冲出喉咙……我猜想,写这首歌的作者陈益康一定是特别喜欢孩子的人,要不他怎么会写出如此贴近孩子们心坎的一首歌呢?
不要再动学生们的“课间十分钟”了,这“十分钟”是孩子们休息和放松的十分钟,并不是给他们施加压力、查漏补缺的十分钟,更不是上课时间的延续。
请各位老师们尽快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这快乐的十分钟里尽情的放松吧,让眼睛看一看蓝天,让手指摸一摸篮球,让大脑吹一吹清风吧!
第三篇:课间10分钟
不该被忽视的课间十分钟
夏万柏
以前总觉得下课了就是学生的天下,应该让他们“自由”活动,怎么玩都行,班主任不应该多加干预。
课间十分钟是让大脑得到休息,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到下一节课的学习中去。如果做了激烈的奔跑运动,会感到疲劳,反而会影响学习。下课后待在教室里继续看书写字好不好呢?上课时用眼用脑,下课是用眼用脑,接下来还要用眼用脑。这样,眼睛太疲劳容易的近视,大脑太累了,再学新知识时就听不进也记不进去了。根据这个道理,我们要指导孩子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安排好这宝贵的十分钟。
课间十分钟是比较短暂的,小学生应该如何利用好这十分钟呢?下课后,可以走出教室,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散散步,与同学们聊聊,使大脑得到休息;还可以望望远,看看绿色的植物,让眼睛缓解一下;还可以和同学们做一些运动量小的游戏,比如:跳绳、踢毽子、跳皮筋、捉迷藏、丢沙包……课间适量的运动,不仅是人体健康的需要,也是心理健康的需要。在游戏中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和团结,调节学生的精神面貌,促进他们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课间十分钟是班主任最容易“遗忘的角落”、这十分钟往往是学生出事的“高峰”,而且过分的运动还会影响下一节课。作为班主任应该组织好课间十分钟。
首先,必须要求每个任课教师不要随便拖堂,随意剥夺孩子们这宝贵的十分钟。拖堂,这是教师缺乏责任感,没有周密准备的表现。
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孩子们经过四十分钟的学习活动,必须要有一段时间(即课间十分钟)的休息,使大脑有劳有逸,从而利于大脑的持续工作。有经验的教师必然会充分考虑到这点,使自己的教学基本上循序逐进按时进行。拖堂,不仅使班主任无法去组织好课间十分钟,而且会影响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和更好地学习。
其次,班主任要认识到组织好课间十分钟的重要性。不少班主任认为,课间仅仅十分钟,不组织也出不了问题。其实,组织好课间十分钟极为重要,它有利于对学生的教育,有利于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学生年幼无知,精力旺盛,上了四十分钟的课后,下课铃一响,老师一喊:“下课”,他们真如“猛虎下山”,冲出教室,奔上操场,你推我拉你挤我撞,结果就成了发生事故的“高峰”时间,班主任也往往忙于当“警察”。这种情况,就完全说明班主任有必要组织好课间十分钟。课间十分钟时间短暂,只能有计划有安排的适量运动,既能放松和调节大脑,又能避免“事故”的发生,作为班主任,我觉得只能抓紧,不能放松。总的原则是:动静结合,开展各种需时短、样式多、方便宜行的活动,让孩子们真正享受到紧张之后的轻松的课间十分钟休息。这样安全问题也解决了。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老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适时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教育,敦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形成积极向上、朝气蓬勃、健康、和谐的班级氛围,让学生体悟到等同家庭的班级温暖和快乐。近十年班主任工作走过了一条长长的路,下面我就课间十分钟的重要性谈谈自己的拙见,以求抛砖引玉不断进步。
第一,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骨骼和肌肉正处于高峰期,长时间坐立对健康是十分不利的。遵循身体发育的特点,必须经常到室外进行锻炼,这是一种积极的科学的休息方式,不但会使脑神经元处于短暂的抑制状态,而且因全身活动,使血液循环加快、血流量增加,提高了对脑细胞的氧气和养料的供给,同时也使眼睛的视觉和耳朵的听觉感受能力得以提高,并且对预防近视、防止脊柱弯曲具有积极的作用。作为老师要把课间十分钟归还给学生,任何占用学生课休形式的做法是愚不可取的,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业成绩,还会让学生产生厌恶感,应当摒弃。
第二,安全压倒一切,责任重于泰山,安全工作应视为我们每一位班主任常规工作,课间十分钟是最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的时段。所以教师要不失时机的进行安全教育,及时发现并制止学生活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抓住错误行为对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及由此引发的严重后果,让学生明白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从而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操守。老师可以与学生进行谈话交流拉近师生距离,相互信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师生和谐相处,对培养学生情商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三,课间要打开门窗,让空气产生流通,从而保持室内有足够的新鲜空气,减少病菌和尘埃的吸入,对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保证了身体健康,减少了疾病危害,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第四,短暂的课间十分钟是学生相互交流、增进感情进行课间生活的缩影,其间学生之间不但有快乐、也有矛盾的产生,此时老师要恰当处理好学生之间的矛盾,关爱每一个学生,努力创设一个温馨、浪漫、文明的班级环境。
课间十分钟,快乐幸福的十分钟,情感交融的十分钟,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吧!在这多梦的季节让这些祖国的花朵怀揣着美好的理想自由翱翔,飞向大江南北,飞向五湖四海,飞向世界……
第四篇:《 课间10分钟》教学设计
课间10分钟
教学目标:
1.知道课间休息时要做好下一节课的课前准备,玩文明的游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在学校里和同学和睦相处,遵守学校的各项秩序。教学重点:
合理地安排课间十分钟。教学难点:
积极开展有益的活动,懂得活动中要遵守秩序和规则。教学准备:
1.歌曲《课间十分钟》、铃声录音。
2.学生制作写有“上厕所”、“喝水”、“做游戏”、“先拿出下节课的书”等内容的卡片。
3.学生把桌椅摆开,空出一块场地。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28-P29页内容,话题为“下课了”。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30页内容,话题为“上课铃响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观看视频分析问题
1.导入: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吗?今天,我们的好朋友“喜羊羊”也跟着来到了这个新地方,和我们一起来学习交流,你们高兴吗?你们瞧!他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