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一)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
(二)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
(三)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
(四)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
(五)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驰名商标泊评定机构:
即当争议商标处于初步审定公告阶段时,商标局是驰名商标的认定机构;当争议商标处于已注册阶段时,商标评审委员会是驰名商标的认定机构。另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2条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商标纠纷案件中,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和案件的具体情况,可以对涉及的注册商标是否驰名依法作出认定。认定驰名商标,应当依照商标法第14条的规定进行。当事人对曾经被行政主管机关或者人民法院认定的驰名商标请求保护的,对方当事人对涉及的商标驰名不持异议,人民法院不再审查。提出异议的,人民法院依照商标法第l4条的规定审查。”该规定确认了法院对驰名商标的认定司法审查、认定权。
维护商标专用权的方式:
甲公司要求乙公司停止使用其外观设计专利,是自力救济的形式。商标的样式不得自行更改。向法院起诉或者请求工商管理部门处理属于公力救济
许可的方式:
独占使用许可
排他使用许可
一般使用许可
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第二篇: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行动工作总结
***局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行动工作总结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关于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精神,根据《******工商局关于开展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行动实施方案》日地工商[2004]84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及时制定了《***市工商局整治注册商标专用权行动安排》,并认真部署各工商所分阶段地开展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整治行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在将近五个月的整治活动中,我局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商标办案为中心,以保护驰名商标和我区著名商标为重点,严厉打击商标侵权假冒行为,在此次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整治行动中,我局先后共出动执法人员263人次,车辆 35台次,检查经营户237户,检查交易市场4个,查获涉嫌商标侵权假冒案件商品共8个品种,案值总额68927元,罚没款总额12850元,其中,其中:假冒五粮液白酒107瓶,案值34100元,罚款5300元;假冒昌荣牌保健品4瓶,案值712元;宁夏枸杞王空包装袋93袋,没收非法所得50元,罚款500元,假冒宁夏枸杞王22袋,案值334元;假冒沱牌大曲白酒425箱,案值27600元,罚款5000元;假冒香菇酱油7瓶,案值21元;伪造商品标签160张,高档空月饼盒146个,案值6160元,罚款2000元。
在各阶段的整治过程中,我局不断巩固已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切实采取措施,以边整治注册商标专用权边宣传有关商标法律知识的方式,积极引导广大经营者和消费者以增强商标法律知识和商标运用水平,我局城北工商所在整治行动中,发现了一批假冒伪劣产品(沱牌大曲),经该所及时调查了解并依法对425箱假冒沱牌大曲酒予以了没收,使这批假酒未能完全流入市场,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同时在四川五粮液酒厂工作人员的积极配合下,对市区内销售五粮液酒的商户进行检查,查获了部分假冒五粮液酒。在整个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行动中,查获的部分商品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曝光,让广大人民群众更深入地了解侵权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危害性。
总之,通过这次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整治行动,有力地打击了假冒注册商标和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违法行为,有效地保护了注册商标专用权,切实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有力地净化了流通领域的商标使用行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整治行动当中由于缺乏相应的商标法律知识和检验检疫设施等客观条件限制,对日常监管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
第三篇:注册商标专用权是否可以继承
注册商标专用权是否可以继承
根据现行《商标法实施条例》第47条第1款规定,商标注册人死亡或者终上,自死亡或者终止之日起1年期满,该注册商标没有办理移转手续的,任何人可以向商标局申请注销该注册商标。这一规定实际上承认了注册商标专用权的继承问题,也就是说,作为自然人的商标注册人死亡,在法定期限内应由合法权利人办理注册商标移转手续,注册商标专用权将因此移转给新权利人,新权利人即继承了商标注册人生前所有的注册商标专用权。
这一点在修正前的《商标法》和原《商标法实施细则》中均没有规定,除了立法高度所限,也与当时自然人不能作出申请注册商标主体的前提有关。
注册商标专用权作为一种可以带来财富的知识产权,从根本上属于民事权利的一种。按照继承法的—般原理,凡属于公民死亡时遗留下来的个人合法财产,均属于财产继承的范畴。财产继承法不仅适用于有形财产的继承,也适用于无形财产的继承。公民所享有的注册商标专用权在该公民死亡后,也应当适用财产继承。
由于商标移转有其自身的特点,继承人需要向商标局申请办理商标移转手续。在我国商标实务中,商标继承手续可以参照商标转移手续,即继承人向商标局提出申请,填写并寄送《注册商标移转申请书》和有关继承的证明文件。《商标法实施条例》第26条规定:“注册商标专用权因转让以外的其他事由发生移转的,接受该注册商标专用权移转的当事人,应当凭有关证明文件或者法律文书到商标局办理注册商标专用权移转手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和《商标法》关于注册商标专用权移转的相关规定,当事人继承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证明文件一般包括:原注册商标权利人的死亡证明;继承人的身份证明及其与原权利人的法定继承关系证明;原权利人留有遗嘱的,提交遗嘱文本;继承人之间达成遗产分割协议的,提交协议文本;遗产分割经公证机关公证的,提交公证文书;因注册商标专用权继承发生争议而诉讼的,提交人民法院的判决文书。
注册商标专用权的继承人可以委托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可的商标代理组织办理注册商标专用权的继承移转手续,也可以本人直接向国家商标局申请办理。
经商标局核准后,发给《注册商标移转证明》,并予以公告。继承人继承原权利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后有义务保证使用该注册商标的商品/服务质量。
注册商标专用权属于知识产权的一种,不能分割转移。因此,当继承人为两人或两人以上时,除继承人共有外,不能像有形财产中的实物、货币、股票一样分割继承。根据2001年修正后的《商标法》关于注册商标专用权共有的规定,多个继承人可以适用商标共有的规定。如果多个继承人不能协商一致共有商标的话,注册商标专用权可以由其中的某一继承人享有,在对该注册商标专用权评估作价后以货币或者其他方式补偿其他继承人。
如果被继承人的商标专用权在他死后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领遗赠的,应当如何处理呢?根据《商标法实施条例》第47条规定,商标注册人死亡或者终止,该注册商标在法律规定时间内没有办理移转手续的,任何人都可以向商标局申请注销该注册商标。
第四篇:如何证明经营者明知而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资料来源网络用于交流学习
如何证明经营者明知而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
新《商标法》第六十条第二款规定,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销售。实践中,执法人员对此条款的具体适用和理解存在一些问题。
旧《商标法》对经营者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的处罚,没有区分经营者是否明知这个条件。新《商标法》第六十条第二款规定,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销售。实践中,执法人员对此条款的具体适用和理解存在一些问题。
问题一:只要经营者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就只能责令停止销售而不能给予罚款、没收处罚?
“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销售”是有前提条件的。这个前提条件是:经营者销售的商品构成侵权,但没有证据证明经营者是知道的,或者有证据证明经营者的确不知道销售的是侵权商品。符合这个前提条件,经营者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才能作出责令停止销售的决定,不给予罚款、没收处罚,而不是经营者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就可以证明经营者不知道。或者说,经营者虽然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但还需要办案机关查明经营者是否知道其销售的商品是侵权商品。
问题二:如何证明当事人知道销售的是侵权商品?
经营者是否知道或者应当知道销售的是侵权商品,在查办具体案件中,结合下面情形综合认定:
被工商部门认定经营者销售的商品构成侵权,并责令停止销售后,仍然继续销售的;或者因销售该侵权商品被工商部门处理过,又销售该侵权商品的。
销售者直接从已经查获的制假窝点进货的,或者经查证与制假窝点有联系的。
经营者长期经营某个品牌的商品,但忽然改变进货渠道,且不能提供明确的供货人的。一般多是陌生人“送货上门”,经营者贪图小便宜的。
经营者长期经营某个品牌商品,熟知商品的市场价格,但本次进货商品的价格明显偏低的,或者进货时间不在正常营业时间的。
在店面上摆放有正品,但在其他隐蔽地方存放有侵权商品的。
某个品牌商品的专营店、专卖店、代理商销售假冒该品牌侵权商品的。
销售者未尽到产品进货质量审查义务,未建立、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验明产品合格证和其他标识的,且冒牌产品标识、包装等与正品有明显区别的。
销售的商品是“傍名牌”(在同类商品上使用近似标识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相同商标),足以让消费者误认,但经营者却能够正确区分的。如,销售“周佳”洗衣粉,冒充“雕牌”洗衣粉。
曾经有消费者投诉、退货,应当预见到该商品有问题的。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资料来源网络用于交流学习
在工商机关调查期间,转移、销毁证据(商品)的。
销售者虽然能够提供商品买卖合同、发票、供货商等,经查证是虚假的。
如果有证据证明经营者知道销售的商品是商标侵权商品的,且销售的产品属于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相同商标的,个人销售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单位销售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移送公安机关。
问题三:如果案件当事人是生产者怎么办?
《商标法》第六十条第二款是针对销售商销售侵权商品行为作出的规定。但生产商也可以是销售者,只要查证生产商生产的商品是为了投入国内市场销售的,就属于《商标法》第五十七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一)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如果还查证有销售记录的,该生产商就是销售者,其销售的商品构成侵权的,按《商标法》第六十条处理。
问题四:当事人的确不知道销售的是侵权商品,但对已经实施了扣押的商品怎么办?
《商标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对有证据证明是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物品,可以查封或者扣押。采取扣押措施的条件是“有证据证明”侵权,但要给予罚款、没收的处罚条件是经营者“知道”销售的是侵权商品。也就是说,能证明销售的是侵权商品,但不一定承担被处以罚款、没收的行政处罚的责任。如果证明经营者的确不知道销售的是侵权商品,或者没有证据证明经营者销售的是侵权商品,且经营者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办案机关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解除强制措施,并责令停止销售,同时跟踪监督经营者对解除强制措施后对商品的处理情况;
该侵权商品的供应商是本地的,继续调查供应商是否明知;是外地的,通报供货商所在地工商机关;
告知被侵权人、受害人,可以在向法院申请诉前证据(财产)保全措施,由法院采取扣押措施;
采取以上措施的同时留下书面材料,并由对方签名确认,这样做可以防止被追究“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刑事责任。
来源:中国工商报
作者:周波 四川省自贡市工商局
第五篇:上海市农业生产资料公司侵犯美国FMC公司呋喃丹注册商标专用权案
上海市农业生产资料公司侵犯美国FMC公司“呋喃丹”注册商标专用权案
案情简介
1996年1月26日,美国FMC公司委托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向上海市闸北区工商局投诉,指控上海市农业生产资料公司(以下简称农业公司)经销假冒“呋喃丹”商标的农药,侵犯美国FMC公司在我国依法注册的“呋喃丹”商标的农药,侵犯美国FMC公司在我国依法注册的“呋喃丹”商标专用权。
上海市闸北区工商局经查,农业公司于1989年3月21日至1995年12月31日,大规模经销“呋喃丹”3%杀虫剂,共销售2427.68吨,销售额8588413.94元;库存150吨,购买金额622500元,二者合计经营额9210913.94元。又查,美国FMC公司上海办事处的工作人员曾于1995年7月18日登门告知农业公司,“呋喃丹”是FMC公司的注册商标,并将其在各大报刊上刊登的有关声明提供给农业公司农药农具部经理阅读。1995年12月4日,FMC公司还致函农业公司,要求其停止使用(指销售)“呋喃丹”商标的杀虫剂。农业公司置外商的数次警告于不顾,竟于1995年7月19日至1995年12月31日,在明知“呋喃丹”是美国FMC公司注册商标的情况下,未经注册人许可,擅自经销侵犯“呋喃丹”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呋喃丹”3%杀虫剂202吨,晨法经营额达847075元。
上海市闸北区工商局在对 能上能下案情分析后认为,根据国家工商局工商标字(1994)第329号《关于执行〈商标法〉及其〈实施细则〉若干问题的通知》的规定,农业公司的行为属于该通知中指出的“明知”和“应知”的行为。该局认定农业公司自1995年7月19日至1995年12月31日经销202吨“呋喃丹”杀虫剂的行为属于《商标法》第38条第(4)项和实施细则第41条第(1)项所指商标侵权行为,并依法做出如下处理:1.责令农业公司立即停止侵权行为;2.收缴和销毁现库存的150吨“呋喃丹”侵权商标标识;3.处以非法经营额847075元的24%的罚款20万元;4.责令侵权人赔偿被侵权人经济损失5万元人民币。
案件评析
这是一起经销企业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典型案例。这类案件处理的难点在于如何认定经销者的侵权行为。就本案而言,处理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问题:
一、过错原则是判断经销是否侵权的重要原则
商标权作为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具有不同于其他民事权利的特点,商标侵权行为的构成也有着自身的特点。一般情况下,商标侵权行为不以行为人存在主观上的过错(故意或过失)为构成要件,即行为人没有主观过错,只要有侵害事实,就应承担侵权责任。这主要是为了更有效地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既为专用权,当然是注册人专用,任何人擅自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均构成商标侵权行为。但在流通领域中,由于经销者不是商品商标的直接使用人,对商品提供者的侵权行为不能够预测,为了保证正当经营者的利益,所以法律规定了经销者要有主观故意或者过失,才构成商标侵权行为。也就是说,判断经销者的经销行为是否构成商标侵权适用民法中的过错原则。《商标法》第38条(2)项规定,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行为是侵权行为,《商标法实施细则》第41条(1)项又作了补充规定,经销明知或者应知是侵犯他
人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的是侵犯注册商品专用权行为。依照这些规定,经销者只有在明知或者应知自己销售的是侵权商品的情况下,才构成商标侵权。因此,经销者的“明知”或者“应知”就成为认定商标侵权行为的关键。
过错原则同样适用《商标法实施细则》第41条(3)项所指的行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处理这类案件时,一定要把握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有过错,如果行为人的行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危害结果,但行为人主观上没有过错,则不能构成商标侵权。
二、经销者明知或者应知的认定
在实践中,经销者明知或者应知的判断存在着一定困难,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1994年国 家工商局以文件的形式,确定了“明知”、“应知”的认定标准和原则,大大便利于地方工商局的操作。
在认定经销者明知或者应知时,应注意区分两者的不同,明知是一种故意的过错,是行为人明知其行为会造成对权利人的侵害而有意为之的行为,这种行为比较容易认定,在本案中,上海市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在受到“呋喃丹”商标注册人的警告后仍大量销售侵权商品,属于一种明知而为之的行为。应知是一种过失的过错,是指经销者应该注意到自己所售的商品为侵权商品,但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注意,导致侵权行为的发生。那么,怎样判断经销者在主观上存在过错呢?主要是根据经销者是否尽了注意义务,就本案而言,上海市农业生产资料公司是一个专业性公司,对其经销的商品、供货商等应该有所了解,而且,“呋喃丹”商标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商标注册人对其商标权又作了较为广泛的宣传,上海农业公司只要稍加注意就可知道自己销售的是侵权商品,但上海市农业公司可能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能够认识到后果而未认识,能够选择另外的不发生损害的行为而未选择,因此,上海市闸北区工商局推定其存在主观上的过错。
三、如何适用法律
流通领域中商标侵权行为的认定有一定难度,上海市闸北区工商局输此案时,在解决经销者明知、应知问题上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依法行政迅速有力,赢得了“呋喃丹”商标注册人的高度赞扬。值得一提的是本案在适用法律条款方面还有待斟的。一是应注意把握好假冒他人注册商标行为与商标侵权行为的关系。假冒他人注册商标是一种严重的侵权行为。《商标法》第38条(2)项就是假冒商标行为的一种。对于经销企业来说,如果其行为既能适用《商标法》第38条(2)项,又能适用《商标法实施细则》第41条(1)项,那么依照法律效力原则,应该适用效力高的法条。二是要正确理解《商标法实施细则》第41条(1)项。这一规定实际上是《商标法》第38条(2)项的扩大,即将主观意识由明知扩大到应知,这里的“明知”与“应知”是选择关系,只要二者居其一,就可认定为侵权。在本案中,上海市闸北区工商局根据有关事实以及国家工商局工商标字(1994)第329号《关于执行〈商标法〉及其〈实施细则〉若干问题的通知》第六条(6)项的规定,即“专业公司大规模经销假冒注册商标商品或者商标侵权商品的”,认定上海农业公司的行为属于“明知”和“应知”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