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古诗接龙第三单元
-
第三单元(古诗)
中秋咏月诗三首 十五夜望月.......................................王建 水调歌头...........................................苏轼 我的思念是园的.....................
-
古诗接龙5篇
小学古诗接龙 第一单元 1、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长安秋望 唐 杜牧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秋色与南山,气势两相高。 3、
-
古诗接龙3
古诗接龙3
白日依山尽,黄洒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秋色与南山,气势两相高。——唐杜牧长安秋望 高田如楼梯,平田如棋局 -
古诗接龙背诵3
第三单元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
-
第三单元 古诗理解性默写
《别云间》理解性默写: 1. 《别云间》回忆诗人艰苦的战斗生活的句子是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2. 写作者几年来的生活遭遇,表达无限哀怨而又无可奈何心情的两句是三年羁旅客
-
第三单元整理
一、字音、字形、实词及成语11、日月经天 江河行地 春风夏雨 秋霜冬雪 多姿多彩 描绘 抒发 情怀 愉悦 投入 微妙 揣摩 拟人 朱自清 拨动 心弦 生花妙笔 情境 盼望水涨 嫩绿
-
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古诗测试卷2011(共五则范文)
第三单元测试卷2011-10-16 一、默写《石壕吏》 (一)、给下列的字注音。 1、妪( )2、衰( ) 3、泣( ) 4、咽( )5、逾( )6、戍( )7、裙( )(二)、文学常识 1、杜甫是_________朝伟大的_________
-
古诗接龙(修订)全-(古诗韵律操)(写写帮整理)
第一单元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夏日绝句 宋 李清照 生当做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商 歌 宋 罗
-
第五单元古诗
白石滩 唐王维 清浅白石滩, 绿蒲向堪把。 家住水东西, 浣纱明月下。 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
-
第三单元测试卷
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60分) 1、2010年9月8日,国际投资论坛在厦门举行。国务委员马凯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他强调,中国政府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继续为广大海外投资
-
第三单元作业
一、 照样子补充句子。 例:这山真高啊! 这山真高啊,快把青天刺破了。 1、 这房子太小! ( ) 2、缩句。山坡上的几棵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 ( ) 3、 修改病句。 到
-
第三单元测试题
第三单元 旅游资源评价与旅游规划 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60分,每题2分) 1.关于旅游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旅游资源通常划分为自然景观、城市游憩景观及场所两种类型 B.自然旅
-
第三单元《测量》(本站推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测量》 [教材分析] “测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密切的联系,实践性比较强。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概念和质
-
第三单元教案
初中语文第三册 第三单元教案 课文目录 荔枝蜜 猫 斑羚飞渡 心中的鹰 鹤群翔空荔枝蜜 教学目的: 1、领悟课文的思想内容。陶冶道德情操。 2、引导学生了解线索的组织功能和语
-
第三单元复习
第三单元复习文学常识 朱自清,字佩弦 ,散文家 、诗人 、学者、民主战士。主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散文
-
第三单元组词
第三单元组词 识字三 和(和平)(和气)(和好) 语(语气)(语文)(和风细雨) 千(千万)李(李子)秀(秀才)香(花香) 听(听见)唱(唱片)连(连忙)远(远处)定(一定)向(方向) (千言万语) táo李) (秀lì) (香气) 第9课 (听话) gē)(
-
第三单元单元备课
第三单元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本单元共安排了四篇课文,《小草和大树》讲述了出生于贫困家庭的夏洛蒂·勃朗特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坚持学习,尝试写作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折射出夏 -
第三单元 银杯
第三单元草原牧歌 教学年级:七年级上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了解民歌特点及民族五声调式。 2、学唱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