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心脏自我急救
-
心脏复苏急救教学设计
《胸外心脏复苏急救》教学设计 丰月莲 授课类型: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9计划学时:1学时 授课地点: 综合实践活动室(2) 授课时间 : 2017、10 授课对象:3至6六年级 授课题目:胸外心脏复
-
自我估测心脏功能
自我估测心脏功能王长柏心脏功能的好坏对人体的健康、工作及寿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了解自己心脏功能的状况呢?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是心脏功能四级分级法,您可根据自己
-
食物中毒如何自我急救
食物中毒如何自我急救
食物中毒后第一反应往往是腹部的不适,中毒者首先会感觉到腹胀,一些患者还会腹痛,个别的还会发生急性腹泻。与腹部不适伴发的还有恶心,随后会发生呕吐的情 -
心脏骤停的急救与护理
心脏骤停的急救与护理 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是心脏突然丧失泵血功能,导致循环完全停止。常见原因为各种器质性心脏病、药物中毒与过敏、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手术与麻
-
急救与心脏复苏安全培训体会
急救与心脏复苏安全培训体会 通过参加我园举办的急救与心脏复苏安全培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遇到突发事件及意外伤害情况时应该采取的卫生急救方法,让我明白了现场急救在工作生
-
心脏神经官能症的自我防治方法[范文]
心脏神经官能症的自我防治方法有:
要正确认识该病。病人有必要对自己的疾病原因、性质及表现形式有一大概的认识,以解除不必要的思想顾虑,培养乐观开朗的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 -
心脏教案
第2节血液循环 (第2课时 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心脏) 桥亭中学 卢有志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掌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础知识。 (2) 能力目标: 通过对哺乳动物心脏的观察
-
心脏教案
心脏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使学生理解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 2.通过对心脏的观察,使学生掌握心脏的位置和结构的基本知识。 3.使学生知道心
-
心脏 组织学
第三节 心脏 一、心壁的结构特点 心壁由三层膜组成,从内向外依次是心内膜、心肌膜和心外膜(图2-2-5)。 1.心内膜endocardium 位于心腔内面,从内向外可分为内皮、内皮下层和内膜
-
浅析自我骨折后急救的一二事(共5篇)
浅析自我骨折后急救的一二事 生活当中一些突如其来的意外,有时会给我们造成意想不到的伤害,而骨折则是这些意外伤害当中比较严重的外伤之一。 一旦发生骨折,要尽快由专业人员
-
经验交流:心脏听诊
实践技能考试时,心脏听诊在心脏检查中占有重要地位,常可获得重要的诊断资料。心脏昕诊重点应注意心率、心律、心音、杂音和额外心音等,通过对其特征的分析,判断心脏的病理生理状
-
心脏听诊答案
1. 心脏超声时,大血管短轴切面能观察: C C.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三尖瓣、肺动脉瓣、主动脉瓣 2. 心脏超声时,心尖四腔切面能观察: A A.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右心房、二
-
心脏检查实验报告
心脏检查实验报告 被检查者: 带教老师: 1、 视诊: 心前区外形 心尖搏动:位置 ,范围 。2、 触诊: 心前区搏动:位置 ,范围 。 震颤 心包摩擦感 3、 叩诊: 心浊音界 右(cm) 肋间左(cm
-
心脏教案比赛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容里中学 李艳 ●教学目标 ①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②概述血液循坏的途径及意义,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 ③认同和强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④积
-
心脏和血管教案★
心脏和血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怎样保护它们;知道心脏的形状及位臵;探究了解心跳与哪些因素有关。 2、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利用简单表格
-
《心脏和血液循环》教案
心脏和血液循环 十堰市竹山县张振武小学 谢小丽 科学知识: 1 、知道心脏的形态和功能。 2 、认识血液循环器官及其作用。 科学探究: 1 、会利用模型来研究心脏的功能。 2 、能
-
教学设计——心脏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人从生物圈中获取食物和氧气。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大气中的氧被人体吸收后,怎样才能运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中被细胞利用?
-
心脏的体格检查
心脏检查一、视诊1、心前区隆起与凹陷。2、心尖搏动:正常位置;移位:横膈、纵隔、心脏增大、体位改变;强度和范围的改变;负性心尖搏动。3、心前区异常搏动: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搏